E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校新闻

第七场赛珍珠作品读书会成功举行

信息来源:赛珍珠研究所发布时间:25.11.27阅读次数:157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1月26日下午,学校赛珍珠研究所在校图书馆文学欣赏室举行了第七场赛珍珠作品读书会——《跨越时空的文本叙事与主题重构——论〈龙子〉与〈水浒传〉的互文性》。主讲教师潘玥围绕赛珍珠的抗战小说《龙子》,以“互文性”为核心线索,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脉络清晰、论据扎实的文学解读盛宴。
  潘玥,副教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镇江市第六期“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首期金山文化人才计划培养工程“金山文化优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现为江苏省历史学会柳诒徵研究分会理事、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会员、镇江市翻译协会会员。


  从赛珍珠自幼浸润中国文化、翻译《水浒传》传播侠义精神,到她以《龙子》揭露侵华暴行、展现中国人民的抗争意志,潘玥副教授带领同学们见证了文学作为文化纽带的强大力量。潘老师对《龙子》的解读特色鲜明:一是视角独特新颖。解读跳出单一作品赏析的框架,从作者渊源、人物塑造、情节笔法、精神内核4个维度,层层剖析两部跨越古今的作品间的深度关联,让学生们看到赛珍珠如何以西方视角汲取《水浒传》的侠义精髓,又将其融入抗战背景的现代创作。二是文本研读细致。潘老师精准摘录《龙子》中林郯一家的觉醒历程与《水浒传》中林冲等好汉“逼上梁山”的经典片段,通过“老实人开局—残酷现实冲击—沉默后爆发”的三幕式对比,让人物心路历程的相似性直观可感。三是联系现实紧密。解读将《水浒传》中的游击战智慧、地道战雏形与《龙子》的抗日斗争实践相对照,更将梁山女英雄的“江湖义气”与人物形象玉儿的“民族大义”相衔接,凸显了侠义精神从古典到现代的升华。四是立意高远深刻。潘老师不仅解读文学笔法的传承,更聚焦“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普世价值与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让同学们在文学鉴赏中感悟历史的厚重底蕴与不屈的民族气节。
  读书分享过程中,潘老师还通过提问互动方式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解读尾声更邀请学生自告奋勇演唱《好汉歌》,激昂的旋律与作品中的侠义内核、抗争精神相映成趣,让现场氛围在共鸣中推向高潮。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读书会,既深化了同学们对世界文学作品的鉴赏认知,更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学滋养与互动共鸣中薪火相传,激励着青年一代铭记历史沧桑、勇担时代使命。校赛珍珠研究会将持续以经典研读为纽带,深挖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富矿,为传承民族精神、厚植校园文化底蕴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摄影:刘蓓;责编:任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