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校新闻

教改访谈

信息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06.11.28阅读次数:15243

  

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实践教学,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编者按:我校的迎评工作已经进入整改提高阶段,为了切实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迎评总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将对教学计划作部分调整,加大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份量。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评促改的重大举措。为此,《镇江高专报》记者走访了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潘天华和部分系部领导、毕业生和实习生代表。

记者:请问潘副校长,实施这项改革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潘副校长(以下简称潘):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础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系。几年来,兄弟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已取得了成功经验。我校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次在迎接教育部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我们本着“以评促改”的宗旨,对我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即在校内用两年时间(双专科用三年时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部分实训课程,最后一年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

实施这项改革十分重要也很必要。首先它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国家、省一系列文件精神的需要。教高(20041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所以,我校实施这项教学改革对促进我校事业发展,明晰办学思想,提升办学理念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其次,这是培养高质量的适销对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仅靠学校课堂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践实习锻炼。我们要认识到封闭的经院式的陈旧办学模式是培养不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必须到生产一线去实习实训。将学生置于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学校老师和实习单位导师的指导下,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从事具体的岗位工作,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记者:请问实施这项改革有何政策依据?

潘: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年第12号文)中明确要求,“逐步扩大职业院校在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其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 我们的改革既是按照国家文件要求进行,也是自觉顺应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趋势。

记者:这项改革从哪个年级开始实施,教学计划如何调整?

潘:实际上,此项改革我校在几年前便逐步试验推广,至2005年,我校先后已有旅游系、管理系、劳安系三系全面试行“2+1”培养模式,取得成功。多数系部的大多数专业,都已逐步将按学年计划调整为“2.5+0.5”模式。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学校决定从2004级(四年制双专科)和2005级(三年制专科)开始全面实施。即为了保证一学年组织好校外实习实训,在原教学计划中的教学课程不变、教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将最后一学年的理论课调整到20077月前上结束, 07年暑期后学生不再住校,而是直接到企业、也包括用人单位实习实训、完成毕业设计、毕业作业、毕业论文等;最后一个学期,可安排轮流回校作毕业答辩等。

当然,少数情况特殊的专业也要作区别对待,如中外合作办学班,电大各专业等,此次不在调整范围。

记者:学生在校外一学年,学校如何加强管理,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校外实习实训计划?

潘:培养模式作了重大调整,因此,管理方法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否则无法保证正常运转,也难以保证培养质量。为此,学校将作专题研究,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以确保实习实训质量。系部将拟定具体的实习实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务处、实训中心等职能部门,将把重点放在制定质量标准、严格进行质量监控与检查方面,与系部共同努力,加强跟踪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监控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记者:实施这项改革,无疑给系部增加很多工作量和相关费用,学校在这方面有何考虑?

潘:学校在论证该改革方案时已充分考虑到因工作模式的调整,系部工作量加大、难度提升等方面的情况,有关职能部门正在研究核算相关工作量和相关费用,学校会考虑安排一定量的专项管理费,供各系部组织安排相关工作,以保证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系主任连线

记者:当时实施这项改革的初衷是什么?经过几年的实施,目标是否达到了?

旅游系陈启跃主任(以下简称陈):2002年我系开始实施,我们教改的初衷就是为了突出和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零距离”,与工作岗位“零适应期”。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能力明显加强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生当年一次就业率连续两年达100%,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记者: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贵系部在教学改革上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改革后的系部教学又是如何进行的?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以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目标,即实行“2+1”(三年制)和“3+1”(双专科四年)的模式,根据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新课程体系由政治思想素质课程、通用知识、技能课程、基本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和实训、实习等部分构成,压缩理论知识课程时数,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时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并重,讲训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我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旅游管理》专业是江苏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江苏省高校的品牌专业,在全省高校近50个旅游管理专业中这是唯一的品牌专业。《旅游资源学》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已主编出版了教材,主编待出版教材5部。

记者:现在学校将全面推行该项改革,结合贵系的探索与实践,你认为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和完善?

陈: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与改革实际需要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冲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实习、实训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课也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等等。

记者:请问劳安系实施教改的起始时间?

劳安系范灵主任(以下简称范):早在2002年,我系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就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与特点,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行“2+1”模式,即两年的基础理论与课程教学,加一年的专业实习。2003年,随着“双专科”的产生,系部又积极实行“3+1”的教学模式,大力精简理论课程门数和课时数,加大了实践环节课时比重。

记者:实施改革之初,劳安系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范:我系首先在教职工中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系部领导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高专高职教学改革文件,进一步引导教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合未来职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改革之初千头万绪,面临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针对学生最后一年都在外实习,管理难度大这一实际情况,劳安系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组织保障方面,实习前一学期就成立以系部党政领导挂帅、班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参与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对实习工作加强领导。

在思想工作上,大力做好实习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年实习前夕,系部都要召开全体实习生动员大会,对全体实习生提出明确要求,给每位实习生家长发送“告家长书”,向家长介绍我系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重要性,并请家长签署意见,消除家长的误会,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在管理环节上,劳安系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措施。第一,系部给每位实习生发放“实习生联系表”要求按时交给班主任,并要求学生详细汇报自己的实习单位、住宿地点、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以便系部和班主任跟踪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第二,严格考核制度,系部规定每位实习生必须按时返校、撰写实习周记、撰写实习报告与毕业设计或论文。第三,要求实习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按规定手续请假,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以及交通法规,切实保障实习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四,克服经费不足、教师教学任务重等实际困难,组织和安排专业课教师分片分组到实习生所在单位检查指导,加强了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增加了教师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第五,教育实习生树立公关意识,注意文明礼貌,时刻注意树立自身和学校的良好形象。第六,要求学生将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在实习的同时,积极联系就业岗位。通过这一措施,劳安系学生的就业实际签约率在我校文科类专业中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我系较好地解决了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新问题,确保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记者:2003年实施“2+1”教改至今,工商管理系教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工商管理系潘丰主任(以下简称潘)理论课更有针对性,“理论够用原则”得以实施;学生能力得到更多训练,向“无缝对接”进了一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就业。

记者:贵系是如何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

: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科学目标;指导建立相关组织;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主动与校外实习单位领导进行沟通,取得实习单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记者:实施教改前后,从学生身上具体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得到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潘:学生变化: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和表现能力明显提高,更知道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专业学习更主动积极了。学生得到的最大益处是:学生自身实际工作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机会得以训练。

 

 

学生连线:

 

作为此项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广大同学们的体会如何呢?我们为此专门连线了正在校外实习的同学。

旅英031班孙慧:我是双专科班的同学,我们班实行了“3+1”模式的改革。从今年6月份实习到现在,最大的感受是让我们能提前接触社会,提前了解社会。这样一段实习的经历,让我们在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及时学到了校内难以学到的知识,如学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人相处;让我们尽快缩小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校内我们学习了相关的技能,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技能的学习和在现实的岗位上运用技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让我们自己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在校期间,往往只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一些欠缺,实习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让我们在就业前有一个“缓冲期”,我们在岗位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校内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一个比较宽松氛围,更加有利于改进和完善自我,为我们一年后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物管031班邵兰芳:真的感觉很庆幸,我们正赶上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三年的校内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内容安排在两年学完,最后一年安排我们在校外进行岗位实习。如此安排,两学年课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不说,每到期末考试更让人觉得紧张。这让经历激烈高考竞争的我们刚想松口气,可又确实不敢懈怠,当时自己多少有些怨气。可如今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了,回头想想,这样的安排对我们就业来讲确实好处多多。且不说一年的岗位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就说校内的学习,老师的专业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更加贴近实际岗位,最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引导我们进一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恰恰是参与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必需的品质。

人力031班陆佳丽:虽然我才毕业三个月,可是我的工作经历却已经有一年多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与同样是今年被公司录用的一批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比起来,我在岗位上工作时“底气”更足,更加得心应手,也就时时受到公司的肯定。学校安排一年时间进行岗位实践,真正让我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也真正使现在的我“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