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校新闻

我校召开2004年度科研成果表彰会

信息来源:科技处发布时间:05.09.13阅读次数:18423

  

200599 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会议室召开了2004年度科研成果表彰会,杨国祥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潘天华副校长主持,校领导、各系部负责人以及党办、校办、发展研究室、宣传部、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成教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潘天华副校长介绍了2004年度科研成果奖励及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情况;校党委唐成海书记宣读了《关于通报表扬2004年度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的通知》;夏光荣副校长宣读了《关于公布2004年度各系部各部门教职工科研成果奖励金额的通知》;校领导向获得2004年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的劳动安全系、旅游系、法政系、工商管理系、电子与信息系等5个系部颁发了获奖证书,向各系部、各部门颁发了2004年度教职工科研成果的奖金。

本次会议适逢第21个教师节,杨校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向受表彰的个人和系部表示祝贺,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杨校长的讲话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真实施科研奖励办法,努力推进学校科研工作。

杨校长说,为更好地激发全校教职员工教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学校决定从2004年起,对教职工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出台了《镇江高专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根据这一文件规定,学校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经个人自愿申报、系部推荐、学术委员会分学科审读、职能部门审核、校评审会讨论和认定等程序,获得奖励的2004年度教职工科研成果有:校外论文117篇,其中省级期刊发表的论文95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22篇;专著4部,约117.9万字;教材2部,约40.3万字;校内《镇江高专学报》发表的论文43篇;总奖励金额6.5万元。

同时,学校决定通报表扬劳动安全系、旅游系、法政系、工商管理系、电子与信息系等5个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希望科技处在总结中加强调研,出台科研先进集体奖励办法,今后评选的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次科研成果奖励表彰,仅仅是个起步,是个良好的开端,相信此项工作经过不断完善,将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希望各系部、各部门,以此为动力,进一步重视科研工作,进一步引导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主动搞科研、主动搞好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促发展、促管理,以科研工作的丰硕成果,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希望科技处会同有关部门,创新科研工作思路,营造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制订加强科研工作的措施,不断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工作的水平。

第二部分,肯定成绩,鼓舞士气,再创佳绩。

杨校长说,高校科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体现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及时听取科研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对策、出台文件,加大课题经费的匹配力度,加大科研成果的推介力度,加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2004年学校在科研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校教职工科研获奖达120多项。杨校长从四个方面对过去一年的科研工作作了回顾。

一是学校重视,措施得力,领导带头。

把科研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办好学校的大事,出台了科研奖励办法。学校领导和系部、处室领导带头增强科研意识,重视科研工作,带头开展科研,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主动协调。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科技处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主动捕捉科技信息,并及时在校园网上公布;受理课题申报一律采用数据库以提高规范化水平,并预先约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预审;在根据预审结果进一步修正的基础上,以第一时间集中上报,所以学校科研课题(特别是报奖)的命中率一直较高。学校科研课题申报、成果评奖的相关材料力求规范、严谨,已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大特色。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2004—2005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会上,我校参评材料齐全、规范,受到与会同行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参评材料全部被兄弟院校索去作为参考。

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加力推进科研工作。

我校主持的25项省市十五课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结题,并利用学报2005年第2期封三作了整版介绍。在省教育厅和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期检查中,我校因课题研究组织程度高,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而与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一起作为全省高校的先进集体而被省教育厅列名表扬,从而为保住十五期间的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冲击十一五规划课题奠定了基础。

在研的省市级项目,稳定推进。3“2003年度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指导性计划研究项目将于2005年底前结题;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度滚动课题将于2005年底前中期检查;1“2004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5年底前结题;1“2005年度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5年底前中期检查;5“2005年度江苏省高职研究会立项研究课题”2005年底前中期检查;1项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资助课题2005年底结题。

三是围绕中心,发挥优势,构建特色。

围绕中心,发挥团队和学科优势,组织集体攻关,完成了一些大项目。由校长杨国祥研究员和尹家明研究员主持、11位相关同志参与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立项课题创新人才实用新型人才培养与师资素质研究顺利结题,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我校为主持单位、校长杨国祥研究员为主持人、11位校级和职能部门领导参与并承担了11项子课题研究任务的江苏高职研究会研究课题高职高专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先后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进展顺利。

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学校办学功能定位,利用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更新高职教改模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2005322日我校成功召开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交流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成果;我校主持的省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课题有12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有19项获奖。

四是认真总结,积极推介,扩大影响。

近几年,学校的课题申报和成果报奖的命中率较高,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与职能部门下大力气抓规范抓流程抓推介是分不开的。在“2004—2005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我校推荐的6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教科研成果奖评选中,我校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镇江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日前公示,我校10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在镇江市第十一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中,我校推荐的20篇论文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6个,同时我校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学校学报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2004年连续两次在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中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4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比中,我校学报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日前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评比结果揭晓,我校学报编辑部名列其中,江苏高职高专院校获此荣誉的仅2家。

第三部分,提高认识,加大力度,逐步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的特色。

杨校长从三个方面就下一阶段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

杨校长再次强调指出,高校科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体现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关心重视科研,就是关心学校发展的潜力、活力、推动力。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全校上下都要统一认识,把科研摆在事关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来认识,将其摆入议事日程。各位系部领导、学术委员要成为科研的带头人,要带好队伍。

二是要团队攻关。

要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科优势和团队优势,组织集体攻关,再拿一些大项目,出一些标志性成果。学校在这方面已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立项课题创新人才实用新型人才培养与师资素质研究就相继吸收了11位相关部门和系部的老师协同作战、共同参与,不仅最终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2004—2005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而且这种跨部门、跨专业的联合攻关和合作,有效地更新了科研的观念,凸现了带队伍、促梯队的意识。

究其原因,团队科研是个重要因素。我们正在稳步推进的江苏高职研究会研究课题高职高专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也是由12位校级、职能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大项目。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要勤于总结,勇于探索,善于应用,要逐步成为科研工作的一大特色,要在同类院校中产生影响。特别是要围绕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改革等事关学校持续发展的长远和重点选题,发挥团队优势和学科优势,组织集体攻关,再拿一些大项目,再出一些标志性成果。

三是要完善制度、创新思路。

要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奖励制度,积极探索科研奖励与学校年终岗位业绩津贴相挂钩的方案。要主动借鉴校外的经验,研究我校实际,从机制上提供教学科研深入开展的体制保证。职能部门要搭好教科研工作的平台,要理清思路、创新机制、创造条件,把科研队伍排一排,名师工程要向前推进,发挥教学科研的领头、领军作用。要引进、梳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培养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要努力做好我校科研规划,有计划推进科研工作,准确定位,逐步形成教科研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个人与团队并进相结合、科研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学校科研特色。要加大科研宣传力度,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加大科研合作力度,要修订《镇江高专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积极思考、完善《镇江高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评选办法》,从今年开始将教职工科研成果整理成册,条件成熟时展出。要重质量、重科研、重创新、重实效,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