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校新闻

我校“悦读经典”读书会活动第二十二期分享会顺利举行

信息来源:图文信息中心发布时间:25.11.01阅读次数:173
  
  10月30日,我校“悦读经典”读书会第二十二期分享活动在图书馆文学欣赏室顺利举行。校组织统战部副部长景奂,图文信息中心副主任倪姝及师生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图文信息中心副主任倪姝为孙品怡老师颁发“阅读推广人”聘书。


  主讲教师孙品怡以《乡土中国》一书的内核思想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为视角,剖析了该著作的当代价值。解读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为何今日仍需读,孙老师联系生活经验与社会热点,明确《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二是初识作者与作品,介绍作者费孝通及其学术地位与伟大贡献,并梳理全书14篇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三是《乡土中国》的内核思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在新农村建设和后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其核心思想应用体现为对传统的继承转化与矛盾的现代性调适,包括“乡土本色”与“礼治秩序”“差序格局”与治理模式、“熟人社会”与“无讼”思想、“血缘与地缘”的转化、创新、演变和融合突破;四是《乡土中国》内核思想应用的辩证性,应用传统智慧要正视与现代性的冲突,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成功的乡村振兴需将乡土文化基因与现代治理要素有机嫁接,既不全盘否定传统,也不盲目回归过去,而是为乡村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体现“文化自觉”。
  在评论环节,景奂指出,孙老师从乡村振兴视角解读出《乡土中国》当代价值。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解读中国乡村社会深层结构的“钥匙”,能帮助我们理解乡村“灵魂”,这是乡村振兴能否真正“振兴”且不“变质”的关键。景奂进一步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留得住乡愁”的视角审视《乡土中国》,精准把握其对当代乡村振兴的指导意义。“多元一体”概括了中华民族格局,“多元”指各民族、各地域丰富的文化,“一体”指共生共荣、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乡土中国》为此提供了社会学层面的坚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世业洲考察时指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留得住乡愁”需人们对乡土文化有认同感和自豪感,真正成功的乡村振兴,要让乡村承载“多元一体”中华文化集体记忆,安放个体“乡愁”,这样的乡村才是中华民族的永恒家园。
  本次读书会以社会学经典著作为纽带,打造了师生交流思想、提升人文素养的平台。今后,“悦读经典”读书会将持续用心甄选更多跨学科经典著作,创新分享形式,助力学生在领悟多元文明的过程中深化文化认同,让经典阅读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孙品怡、康琳;摄影:朱晓、朱云雅、孟瑶;责编:任婷婷)